原报告标题:破坏性威慑:审视前沿科技对21世纪战略威慑的影响(Disrupting Deterrence: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es on Strategic Deterr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发布时间:2022年4月14日
类型:智库报告
发布机构:兰德公司(RAND)
内容简介:近日,兰德公司根据美国空军战略威慑部门的委托,研究了新兴技术可能对美国战略威慑能力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认为,一方面,单个技术通常是威慑失败的助推器,而不是主要原因,技术组合使威慑复杂化,如果涉及中国,技术具有降低威慑效力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在这些新兴技术的支持下,现代战争正在向新的战争方式过渡,美国要抓住新兴技术,以多种方式加强威慑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研究建议,一是应重点对竞争对手的作战概念进行评估,并制定自己的作战概念;二是投资发展应对信息空间体系对抗和反系统作战的能力,以赢得系统弹性上的优势;三是将无人机、人工智能分析和网络能力纳入持续、全面的态势感知和目标跟踪网络;四是将新一代精确制导武器与无人机和自动决策辅助系统结合;五是向盟国和伙伴国转让或共同开发技术。
一 关键技术概括
报告选择了先进网络和电子战系统、生物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和技术、定向能武器、高超声速系统、信息和感知操控技术、量子信息和传感系统、机器人和半自主系统8个前沿技术领域,并对每一个技术领域的军事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先进网络和电子战系统是美军方目前最关切的事项,功能齐全的5G通信网络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传感、通信和分析来提高态势感知(例如,军事物联网、战场物联网等),可能会对通信/信息、任务操作、人员甚至供应链的安全造成威胁。但也会出现新的漏洞使之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电子战攻击。
生物技术主要应用包括生物传感器(检测有害物质)、分子电子学(高速信号处理和通信、数据存储)、材料(提高伤口愈合能力)、物流(生物能源的开发和优化)等。在更遥远的未来,生物传感器可以增强情报来源,以提供更完整的战场图景。但要使生物传感器技术发挥作用,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需要提高,并且要能够承受恶劣的环境。
决策支持系统和技术在国家安全中的应用包括提供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备选行动方案进行复杂分析、优化规划和制定战略。将增强的数据分类和分析能力与人类行为模型相结合,可以提高决策者预测战略的能力。未来可能会用自动化的人工认知取代战略决策。但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严重依赖基础数据的质量,对数据中的偏差和欺骗太敏感。
定向能武器中导弹防御、反卫星和反无人机系统仍然是近期美军的最大优先事项。粒子束武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于战略导弹防御。随着等离子尾场加速技术的成熟,电子束武器可能会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但相对低功率的激光武器仍然需要大量的能量,即使在军舰上也是有限的。
高超声速系统在2018年被美国防战略确定为使美国能够打赢未来战争的关键技术。目前美海军、美陆军、美空军和DARPA都在研究,旨在提供使用常规有效载荷快速打击关键目标的能力。
信息和感知操控技术破坏危机或战争中的国家意志,破坏对手的社会凝聚力。
量子信息和传感系统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仍然处于理论阶段,然而一旦取得成果,预计将对通信和密码学等军事问题产生重大影响。最受瞩目的潜在量子应用包括密码学和密码分析,在无GPS环境中实现精确计时和导航,识别水下和地下结构,以及精确定位电场传感器和通信接收器。但量子技术在尺寸、准确性、生产成本等方面面临限制。
机器人和半自主系统是除网络战和电子战之外,具有最直接、大规模潜在军事应用的技术。这些系统已经广泛用于反恐、情报监侦等工作,并在未来可能成为各种感知、精确打击、网络战或电子战包交付,甚至空对空交战的主导平台。
二 关键技术对战略威慑能力的影响
报告认为,成功的威慑标准是有效性和稳定性,并分析了以上8个前沿技术领域将以何种方式影响威慑有效性和稳定性。
1 对威慑可信度的潜在影响
一是网络/信息攻击、决策支持系统、超音速、无人系统、量子技术对军事行动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二是网络/信息攻击和系统战、信息和感知操纵(欺骗、深度伪造)、对关键节点的超音速打击、无人驾驶、量子技术会让防守者“失明”,对意识(指挥、控制、情报、监视和侦察)有决定性影响;三是无人系统、开源网络数据(物联网、图像)、基于生物技术会获得更完美的战场意识;四是信息和感知操纵技术、生物技术可以操纵舆论、民众态度和国家意志;五是网络/信息攻击、信息和感知操纵技术、无人系统、生物技术使侵略低于战争门槛。
2 对威慑稳定性的影响
一是网络/信息战、高超声速系统、无人/蜂群系统、生物技术增加不确定性和恐惧,并诱使对方进入不稳定状态,扩大攻击范围;二是网络/信息战、决策支持系统、高超声速系统使冲突速度加快,战争危机中的快速决策减少了审议的空间,消除了预警时间,并以更少的信息推动了更快的反应;三是高超声速系统、无人系统等促进军备竞赛,刺激了行动-反应循环,加剧了潜在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四是生物技术、量子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的不确定性,使行动不稳定;五是信息和感知操纵、网络/信息战、无人/蜂群系统可以升级灰色地带活动,对成功有错误的信心;六是生物技术、网络战和电子战、信息和感知操纵、半自主机器人系统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会造成技术扩散,使非国家行为者获得技术,并威胁现有的威慑关系。
3 新兴技术对特定威慑挑战的影响
报告分析了俄罗斯、朝鲜、中国可能的战争状态,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威慑挑战最大,因为中国获得以上技术的可能性最大。另外,报告认为,目前新兴技术对战略威慑的影响都比不上核威慑能力。
4 技术组合对威慑的影响
一是网络战和电子战、信息和感知操纵、决策支持系统、支持电子战的无人机系统、量子等技术组合成以信息为中心的系统,系统破坏或网络攻击对方致瘫痪,或严重限制防御者的反应;二是无人机系统、超音速、决策支持系统、先进的传感、网络战和电子战等技术组合成战场打击综合体,在战争开始时迅速摧毁敌人的野战部队,侧重于精确打击;三是高超声速系统、远程无人机、网络和信息战、信息和感知操纵、生物制剂等技术组合成战略打击综合体,从战争的第一刻起通过对敌方本土打击获得快速的战时优势,并获得广泛的麻痹效应。
三 报告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报告有两个总体结论。首先,新兴技术组合,尤其是信息攻击和操纵、自动化(包括自动化DSS)、高超音速系统和无人系统领域的组合,可能会改变美国的威慑政策、军队运营理念和技术开发计划,美空军及更广泛的国家安全界应高度重视这些风险;其次,在新兴技术的驱动下,新的战争方式正在出现,战争正在向更加基于信息、无人、半自主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美国在技术、作战概念等方面落后的话,其威慑政策的有效性及战略稳定都可能受到影响。
报告建议美国防部,一是应重点对竞争对手的作战理念进行评估,并制定自己的作战理念;二是投资发展应对信息空间体系对抗和反系统作战的能力,以赢得系统弹性上的优势;三是将无人机、人工智能分析和网络能力纳入持续、全面的态势感知和目标跟踪网络,以提高对“灰色地带”活动的感知、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预警、对交战规则和军事活动限制条约履行情况的查证;四是将新一代精确制导武器与无人机和自动决策辅助系统结合,以加强对来犯军队的侦察与威慑;五是向盟国和伙伴国转让或共同开发技术,以加强这些国家单独慑止和挫败入侵的能力。
报告建议美空军,一是为适应威慑风险,首先要关注了解竞争对手的想法,其次才是技术;二是应特别关注实力相当对手正在投资的技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三是应评估多技术组合作战效果以及对潜在侵略者认知的影响;四是防范信息网络破坏攻击是有效威慑和稳定的前提;五是无人机/反无人机技术很可能成为美国防投资和关键战区威慑关系稳定的主要焦点;六是要加强新兴技术管理规范,并制定规则和制度;七是与敌对的空军领导人建立关系可以带来重要好处;八是支持战争概念的技术集成变得越来越重要;九是应扩大多边系统的发展,这些系统可能为伙伴或盟友的自卫提供重要的威慑价值——包括传感系统、无人机系统和精确武器;十是应评估这些新兴技术潜在的机遇和风险。
四 启示与建议
新兴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战争趋势。我们应加快拥抱关键新兴技术,集中精力提升针对数字和信息时代的作战实力。
一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可控的军用芯片、系统软件和算法框架等根技术的军地、军民联合研究力度;加大军事领域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助力军事领域新兴技术研究;加快军事领域新兴技术应用,积极引入民用技术(如无人机技术等),加速军民新兴技术成果转换;加强军民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基础软硬件、人工智能算法等规范,牵引新兴技术规范发展。
二是加强技术预测和技术评估。科技革命引发军事变革,应高度重视技术的预测和评估工作,特别是在对战略理念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科技领域,要有组织地开展技术预测和评估工作,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加强官兵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军事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环境和性质,提高应对武装冲突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