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该研究报告分析了美国研究和实验开发(R&D)的主要资金来源、绩效以及当前主要趋势,涵盖了美国主要研发部门:企业、联邦政府、非联邦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并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研发情况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一是美国研发绩效稳步增长。美国的R&D投入逐年增加,增长率远高于同期美国GDP的增长率,美国研发强度也在逐步增加。二是美国研发绩效全球领先,但中国增速超过美国。美国仍然是研发绩效的全球领先者,其次是中国,但中国研发绩效的年均增长率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三是企业是美国研发的主要执行者和资助者。企业承担了美国大部分实验开发和超过一半的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也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机构和联邦政府是美国研发的第二和第三大执行者。高等教育机构是基础研究的最大执行者。四是全球研发绩效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印度和英国合计占全球研发业绩的75%左右,全球研发绩效集中地不断从美国和欧洲转移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一、美国研发趋势
美国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19年,美国研发投入总额为6 669亿美元,2020年估计总额为7 080亿美元。2010—2016年,美国研发投入总额平均同比增长192亿美元,而后几年研发增长加强,2017年增长323亿美元,2018年增长508亿美元,2019年增长620亿美元,远远领先于GDP的增长速度。
美国研发强度逐年上升。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2019年美国研发强度为3.12%,预计2020年为3.39%。2019年以来研发强度大幅上升,既反映了研发水平的上升,也反映了GDP下降的事实。
企业是美国研发的最大贡献者。美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总额的75%,2010—2019年,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为4.8%,远高于研发总量的年均值。美国高等教育部门的研发投入占研发总额的12%,2010—2019年,平均每年增长1.6%,远低于美国总研发投入的增长率。联邦政府研发投入占研发总额的9%,20年间经历了上升—大幅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最大执行者,企业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的最大执行者。2019年,实验开发投入4 320亿美元,占研发总投入的65%;应用研究投入1 320亿美元,占研发总投入的20%;基础研究投入1 029亿美元,占研发总投入的15%。企业在实验开发中占主导地位,贡献90%的份额,联邦政府占7%,并且大部分与国防有关。企业也是应用研究的最大执行者(58%)和最大的资助者(56%),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占17%、联邦政府占16%、非营利组织占10%。高校继续成为基础研究的最大执行者(48%),而联邦政府仍然是基础研究的最大资金来源(41%),企业也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参与者(32%)和资助者(33%)。
在企业研发投入中,信息行业占比最高。信息产业占企业研发绩效的22%以上(1 102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一是软件出版(330亿美元)。第二是化学品制造,占企业研发投入的近20%(97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制药和医药行业(876亿美元)。其次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占企业研发投入的18%(867亿美元),运输设备制造(包括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占企业研发投入的9%(454亿美元),专业、科学和技术(PST)服务占企业研发投入的11%(532亿美元),其中,PST服务行业进行的大部分研发是科学研发服务(217亿美元)和计算机系统设计及相关服务(210亿美元)。
在政府研发投入中,生命科学研究占比最高。在2020财年,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合计占政府研发总额1 674亿美元的853亿美元,其中近50%,即425亿美元用于支持生命科学研究,其次是工程(132亿美元,占比16%),物理科学(84亿美元,占比10%),计算机科学和数学(59亿美元,占比7%),环境科学(50亿美元,占比6%)。另外,国防在美政府资助中占比最高,2019年,国防占美国联邦研发支持的47%。
二、各国研发绩效比较
2019年,全球研发投入超过2.4万亿美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研发投入合计9 55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投入的39%;北美研发投入7 061亿美元,占29%;欧洲研发投入529.6亿美元,占22%,其他地区加起来占全球研发投入的10%。
全球研发总投入继续大幅上升,集中度继续从北美和欧洲向亚洲转移。从2000年的7 250亿美元到2019年的2.4万亿美元,全球研发投入增长3倍以上。2000—2010年,全球研发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9%,2010—2019年为6.2%。2000年北美的研发占全球研发总量的40%,到2019年仅为29%。欧洲2000年占全球研发的27%,2019年下降到22%。相比之下,2000年亚洲地区占全球研发总量的25%,2019年上升至39%。
美国和中国的研发投入全球领先。2019年,美国研发投入6 684亿美元,占全球研发的28%,中国投入5 257亿美元,占全球研发的22%,共同占全球研发投入的一半。其次是日本(占全球研发的7%)、德国(6%)和韩国(4%),研发投入均超过1 000亿美元。第3梯队是法国、印度和英国,研发投入都在500亿美元以上,约占全球研发总量的2%~3%。第3梯队包括俄罗斯、台湾、意大利和巴西,研发投入从360亿美元到450亿美元不等,占全球研发总额的1.5%~2%。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荷兰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研发投入在22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约占全球研发总额的1%。
以色列和韩国研发强度世界领先。以色列继续位居榜首,研发强度为4.93%;韩国位居第二,研发强度为4.64%;台湾地区位居第三,研发强度3.49%。其次是瑞典(3.39%)、日本(3.20%)、德国(3.19%)、奥地利(3.13%)、瑞士(3.18%)和美国(3.12%)。中国的研发强度为2.23%。以色列和韩国研发总投入远低于美国和中国,但研发强度要比其他国家高,一定意义上表明其对科学和创新的重视程度更高。
企业是研发活动的主要贡献者。在研发投入最高的8个国家中,企业占美国研发投入的四分之三。在亚洲,企业所占份额更大,中国为76%,日本为79%,韩国为80%。欧洲国家的份额相对较低,德国为69%,法国为66%,英国为67%。印度比较特殊,政府部门承担了印度一半以上的研发,企业只占37%。另外,中国和德国的政府投入也较高,分别占15%和14%,英国和日本政府投入最少,分别占7%和8%。英国接受国外研发资金最多,2018年约14%的研发资金来自国外,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外国资金也相当可观,大约7%~8%。
法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最高,中国实验开发投入占比最高。在研发投入最高的8个国家中,法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最高,为23%,但投入只有156亿美元。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最低(6%),但投入317亿美元,远高于法国。英国和法国用于应用研究的研发投入占比最大,均超过40%。中国和日本的应用研究投入相对落后,为593亿美元和322亿美元。中国的实验开发投入占比最高,为83%,投入4 347亿美元,美国试验性开发投入占比65%,投入金额(4 320亿美元)与中国持平。
制造业是各国企业研发投入的重点。2018年,制造业占美国商业研发总量的一半以上(62%)。与美国相比,中国(91%)、韩国(89%)、日本(87%)和德国(85%)的制造业占比甚至更高。法国和英国例外,英国的服务业占比更大(59%),法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当。在制造业中,研发绩效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美国是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和医药,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集中在汽车、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以及化学品、制药。航空和航天工业在法国和英国的商业研发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服务业中,企业研发投入集中在两个行业:信息和通信。
三、报告结论
一是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研发投入最大的国家,基础研究投入高于其他国家,但中国在总体研发投入规模上越来越接近美国。
二是美国和欧洲在全球研发总量中的份额随着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份额的增加而继续下降,随着中国的高速增长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强劲增长,全球研发继续向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转移。
三是企业仍然是美国研发的主要执行者和资助者,自2010年以来,企业不断提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占美国研发总额同比增长的80%或更多。
四是联邦政府研发资金支持一直是美国研发系统运作的重要力量,但自2010年以来,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美国研发绩效总体份额一直在下降,部分原因是近年来商业部门的研发资金大幅增加,但也表明联邦资金没有跟上其他部门的增长。
四、启示与建议
根据报告分析,我国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持续迅猛增长,但仍存在重应用轻基础、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如下:
一是着力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迫切需要解决部分基础研究领域缺乏长期支持、科学计划实施周期过短等问题。应坚持全局性、前瞻性、引领性,实施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部署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确保未来10年的经费规模体量,保证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持续稳定支持。
二是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在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中的参与度、话语权,引导企业的研发投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倾斜,要稳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更好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还要按照中央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持续改善产业组织格局,使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占比和行业占比不断提升。
三是进一步优化研发经费来源。我国研发经费来源和执行部门结构与美国非常类似,但比较而言,我国研发经费来源多元化不足,企业及政府来源经费超90%。应增强政府资金带动社会投入的放大效应,强化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尤其吸引外资参与研发活动,为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提供多元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融资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