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 2025-11-04 10:36:04 经济日报
112
收藏
分享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一批商标侵权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领域违法案件6.1万件。“政企协同+技术赋能”知识产权的保护合力已经形成,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正在发挥巨大威力。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更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以及国家安全等紧密相连。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决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到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再到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与效率,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显著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十,首次跻身前十名之列,创新实力持续增强。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旧面临诸多挑战。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新趋势,侵权手段不断翻新,边界愈加模糊。在一些领域,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保障。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产学研之间在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上还存在一定障碍。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企业、科技界等各方共同努力。下一阶段,必须瞄准“协同发力”,以政企协作机制为支撑,以强化技术手段为助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创新保护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我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

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指导。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及时填补法律空白,适应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例如,针对数据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新问题,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利归属和保护规则。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整合执法资源,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企业要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更加主动维护自身商标权益,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监测,及时发现并提供涉嫌商标侵权案件线索,依法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证据收集、真假鉴别等工作。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并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过程。

科技发展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侵权线索,实现精准打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知识产权审查工具和侵权检测系统,提高审查效率和准确性。


客服咨询 电话:010-59300004 邮箱:service@ckcest.cn
知领公众号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edge浏览器 © 2012 CKCEST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2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版权所有技术支持:浪潮集团有限公司